
夏天总想喝冰饮解渴,但市售奶茶、碳酸饮料含糖量高,喝多了容易胖、还会越喝越渴。其实在家就能做 3 款经典解暑饮品 —— 柠檬蜂蜜水、冬瓜茶、酸梅汤,食材常见、做法简单,无添加糖和防腐剂,喝着放心还能清热解暑,比买的饮品更划算。
一、柠檬蜂蜜水:5 分钟速成,美白又解渴(适合上班族)
柠檬含维生素 C,蜂蜜能润燥,两者搭配酸甜清爽,夏天喝一口瞬间降温,还不用开火,新手也能一次成功。
1. 材料(1 杯量)
新鲜柠檬 1/2 个、天然蜂蜜 2-3 勺(根据口味调整)、凉白开 / 矿泉水 200ml、冰块(可选,夏天加冰更爽)。
2. 做法(关键:避免破坏营养)
第一步:处理柠檬 柠檬用盐搓洗表面(去除蜡质),洗净后切片,去掉中间的籽(籽会发苦,影响口感),取 2-3 片备用(别放太多,否则太酸)。 第二步:冲泡技巧 先倒凉白开 / 矿泉水(水温别超过 60℃!高温会破坏蜂蜜中的活性酶,也会让柠檬变苦),再加入柠檬片,最后放蜂蜜搅拌均匀,喜欢冰饮就加几块冰块。 进阶版:提前泡 “柠檬蜜”,随取随喝 前一晚把柠檬片放进密封罐,一层柠檬一层蜂蜜铺满,密封后放冰箱冷藏,第二天直接挖 2-3 勺柠檬蜜,用凉白开冲开就能喝,柠檬的清香更浓郁,还能保存 1 周。展开剩余74%3. 注意:这 2 类人少喝
胃酸过多、胃溃疡患者:柠檬酸性强,空腹喝可能刺激胃黏膜,建议饭后半小时喝; 糖尿病患者:用 “代糖(如赤藓糖醇)” 代替蜂蜜,控制糖分摄入。二、冬瓜茶:煮 1 次喝 3 天,清热祛湿(适合全家喝)
冬瓜是夏天 “天然解暑食材”,煮成茶后清甜不腻,还能祛湿消肿,尤其适合久坐水肿、容易上火的人,煮好后冷藏,比冰奶茶还解渴。
1. 材料(10 杯量,可分享)
冬瓜 500g(带皮,冬瓜皮清热效果更好)、老冰糖 50g(比白砂糖更温润,也可用代糖)、清水 1500ml。
2. 做法(无难度,煮 15 分钟搞定)
第一步:处理冬瓜 冬瓜洗净,带皮切成 1cm 厚的小块(不用去皮去籽,煮后会变软,口感更清甜)。 第二步:煮茶 锅中放冬瓜块、冰糖、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,煮到冬瓜变软、水变微黄即可(别煮太久,否则冬瓜会烂成泥,影响口感)。 第三步:过滤保存 关火后用滤网过滤掉冬de4f2g.cn瓜块(过滤出的冬瓜水就是冬瓜茶,冬瓜块别扔,拌点蜂蜜当零食吃,不浪费),放凉后装瓶,冷藏可保存 3 天,喝时直接倒出,加冰或温水都好喝。3. 小技巧:加 1 样更祛湿
煮冬瓜茶时加 10g 干荷叶(药店可买),荷叶能清热祛湿,适合夏天容易口干、舌苔厚腻的人,口感也会多一层清香,不影响冬瓜的甜味。
三、酸梅汤:古法配方,解腻又开胃(适合聚餐后喝)
酸梅汤是老北京经典解暑饮品,用乌梅、山楂煮制,酸甜开胃,夏天吃火锅、烧烤后喝,能解油腻、促消化,比可乐更解腻。
1. 材料(10 杯量,需提前准备干货)
乌梅 50g、山楂 30g、甘草 5g(平衡酸味,别放太多,否则会苦)、老冰lI.de4f2g.cn/MaHg1糖 80g(根据口味调整)、清水 2000ml、陈皮 10g(可选,增香解腻)、桂花少许(可选,最后撒表面增香)。
2. 做法(提前泡干货,煮 30 分钟)
第一步:泡干货 乌梅、山楂、甘草、陈皮用清水泡 20 分钟(去除表面灰尘,也能让食材更容易出味),泡好后冲洗干净。 第二步:煮制(关键:别煮糊) 锅中放所有干货、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,最后 10 分钟加入冰糖,搅拌至融化(别煮太久,否则乌梅会发苦)。 第三步:过滤冷却 关火后用滤网过滤掉食材残渣,放凉后装瓶,冷藏保存(可放 5 天),喝时撒少许干桂花,香味更浓,加冰喝口感更好。3. 避坑:别用 “话梅” 代替乌梅
话梅是加工食品,含糖量高、添加剂多,煮不出酸梅汤的正宗味道;一定要买 “药用乌梅”(药店或网上都能买,20 元能买一大包),煮出来的酸梅汤才够酸、够正宗。
四、3 个 “解暑饮品小技巧”,好喝又健康
别加太多糖,“微甜” 即可 夏天喝太甜的饮品会越喝越渴,还容易胖,蜂蜜、冰糖的量按 “刚尝到甜味” 来加,比如柠檬蜂蜜水加 2 勺蜂蜜,酸梅汤加 80g 冰糖,够味又不腻。 冷藏别超 5 天,现做现喝最好 自制饮品没有防腐剂,冷藏时间别太长,柠檬蜂蜜水建议 3 天内喝完,冬瓜茶、酸梅汤 5 天内喝完,每次喝前观察有没有异味、分层,变质了就别喝。 搭配 “清热食材”,效果翻倍 柠檬蜂蜜水加 1 片薄荷叶,清凉感更强; 冬瓜茶加 1 小块梨,口感更温润,适合脾胃弱的人; 酸梅汤加 1 颗话梅(装饰用),颜值更高,也能增加风味。夏天喝自制解暑饮品,不仅能控制糖分摄入,还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比如喜欢酸的多放柠檬、山楂,喜欢甜的少放糖。花 5 元买食材,就能煮一大壶,全家喝一天,比买奶茶划算多了,还能避免添加剂对身体的负担,试试就知道有多好喝~
发布于:江苏省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